


「斷捨離」是最近很紅的一本話題書,講的是一種人生的整理方法。老實說,我沒有仔細看過,但從大概翻閱與周邊討論來看,我覺得或許可以引發我們去思考一個很重要的作法:
真正的整理不是整理,而是直接的捨棄。
如果你整理東西的概念維持在「保存」、「收納」的話,很可能因為過度收藏而根本沒有辦法讓整理發揮效率,很可能繼續被你的不願捨棄但其實無用的倉庫拖累,而且更有可能很快的又回復混亂。
但是,相對的如果你的整理是直接捨棄不需要的東西,那麼你就可以讓你的工作、生活環境只剩下需要的物品,你將可以減少干擾,而且也不容易很快的回復雜亂,能夠更有效率的用需要的工具去完成必要的工作。
大多數使用電腦的朋友,都知道可以用「清理軟體」來清除電腦裡的垃圾。
然而仔細想想,「清理軟體」能做的,其實就是類似前面說的保存收納,是最小幅度的數位整理,跟真正的斷捨離比起來,清理軟體能做的事情影響力小,回復混亂的時間快,也無法真正增加你的「效率」。
那麼,什麼樣的動作,是在網路時代、數位工具中的「斷捨離」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邀請大家一起來討論看看,那些清理軟體無法幫你清理的,但其實才是你真正需要斷捨離的地方!
我知道,看到這樣的標題,一定會有朋友想說:「那何不乾脆斷掉網路?直接把網路、數位工具全部斷捨離?」
是,你可以這麼做,但這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思考的邏輯。
這就好像你覺得工作壓力好大,所以乾脆不要工作嗎?除非你真的不需要工作(就像也真的有可能你不需要網路或數位工具),要不然,我們要談的,就是如何既能身在此山中,又能撥雲見日的方法。
你不需要把軟體、App保存在你的電腦、行動裝置中,因為你隨時可以在真正需要的時候下載。
就以安裝軟體最容易的Android、iOS手機、平板來說,大多數朋友一定都是習慣看到有趣的App就裝來試試看,覺得好像有需要的App也裝來試試看,而且裝了之後就很少移除,即使你根本好幾個月都不會打開它!
其實,你根本就不需要這樣去保存數位工具,數位工具之所以為數位,就是因為你需要時就可以立刻拿到,不需要自己保存,不需要寄送時間,也沒有缺貨的問題。
如果你現在、短期內根本用不到這個App,那麼你根本不需要「先安裝」在自己的裝置裡。

「和你的軟體、App斷捨離」,就像上面這張圖,雖然我知道可以在iPad上安裝的資訊閱讀Apps何其多,但一旦你覺得捨不得而開始大量安裝,那麼你就會被干擾而愈來愈混亂。
相對的,只保留真正會看的App,讓桌面保持清爽,也讓我一進入每個桌面分類都能立刻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只能做什麼,這樣我才真的能夠有效率的吸收運用這些資訊。
你說,可能有些App以後用得到,如果現在不先裝,需要時不是很麻煩?
這就要看你具體需要的是什麼情況?例如你說有些旅遊App以後旅行用得到,如果旅行途中才安裝很不方便,但是,你不會在旅行的行前規劃時再安裝這些Apps就好了嗎?
你不需要看到每個社交網站裡所有朋友的最新訊息,過濾出關鍵的資訊才能讓你更專注的吸收資訊。
不管是Facebook、Google+上,朋友圈一定是愈加愈多,有時候,你還真不能夠隨便把朋友關係斷捨離,因為這可能會非常傷感情。
所以,這裡要說的當然不是割斷朋友的關係,而是要捨棄來自朋友的那些與你無關的訊息。
無意義的資訊看得愈多,只會消耗更多看有意義資訊的時間。在Facebook、Google+的首頁上,都有方法可以和這些無效資訊斷捨離。

「和來自你社交網站朋友的資訊斷捨離」,以Facebook為例,就像上圖一樣,你可以進入這個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friends/organize」,它會自動挑出你很少互動的朋友名單,幫你一次圈選,你只要按下「把他們加入點頭之交名單」,那麼以後你就會非常少看到這些朋友的訊息。
這個臉書功能預設一次挑出35個少互動的朋友,但名單左下方還提供一次圈選更多沒互動朋友的連結,看你的需求,你可以每天、每個禮拜進入這個功能,每次把35個朋友加入點頭之交,那麼過一段時間後,你的臉書首頁動態就會愈來愈符合對你來說重要的內容。
或者,你就是用臉書的興趣主題清單,手動過濾出對你重要的訊息來源,以後在Facebook上就只看這些名單裡的資訊(參考:訂閱我的 Facebook 興趣主題清單,友達未滿、情報交換)。
大家都很喜歡收藏,實體世界的收藏如此,到了數位世界超級容易的收藏方式當然更令人瘋狂,但在網路時代這完全不必要。
看到喜歡的網站、網頁就收入書籤,看到喜歡的網頁文章就剪貼儲存下來,這些似乎都是大家覺得很習以為常的行為。
但是仔細想想,捫心自問,這些你收藏起來的網站、網頁、文章,你之後「第二次」用到他們的機會有多少?只要是「沒有目標」的收藏,也就是只是因為「喜歡」而收藏,那麼我相信九成以上你以後都不會再用到!
或者,當下一次(可能是幾個月、一年後),你再次需要這個資料時,大家再想想看,這時候你是真的回去書籤找出這個資料嗎?還是你是直接上Google搜尋更快?而且你覺得找回一年前筆記剪貼的資料,會比你重新用Google搜尋的資料更新更準確嗎?

「和你的筆記書籤收藏夾斷捨離」,當我愈來愈深入的使用Evernote筆記,我發現我單純剪貼網頁的筆記數量愈來愈少,而且絕對不會因為只是喜歡、只是感覺需要就剪貼,一定是有明確目的才會剪貼,例如為了某個專案收集資料。
但是,這些為了某個目標而收集的資料,當目標工作完成後,我通常就是直接刪除這種剪貼記事本,因為,我知道如果這些資料一直放著,即使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再次要用到時,大多資料早就過期了。
所以,我只保留不會過期,而且是我真正用得到的資料。另外,在Evernote筆記中我「自己做的筆記」比例不斷提高,而單純剪貼的比例不斷降低。
其他像是瀏覽器書籤等收藏,一樣如此。
最後這一點,不是要讓你更有效率,而是要讓你更安全。
作為一個補充,最後還有一種東西是任何整理工具、清理工具都沒辦法幫上忙,一定要你自己動手清理的。
那就是在Facebook、Google上你所授權的各種應用程式。
你可能因為一時的需要或試玩而授權安裝了某個應用程式,但你更有可能玩了一兩天就再也用不到,然而,這些授權的合約卻一直都在。
雖然這不代表這些程式就會濫用你的資料,但保險的作法,就是到授權設定的頁面,對你不需要的應用程式斷捨離。

以上,就是我進行數位「斷捨離」的心得。
我不可能離開網路與數位工具,因為他們可以幫我完成工作、增加效率,所以我追求的是在這個數位世界內部的斷捨離。
最後,也歡迎大家來分享你的心得與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