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了很多心力去研究、撰寫的Evernote專書:《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就要正式上市了。
常看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從2007年Evernote還只是一個單機軟體開始,我就是Evernote的使用者,而這一路走來的所有最具有總結性的心得,都將是這本書裡核心的內容。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做一本Evernote專書?
因為,Evernote不只是一個App,它更是一種工作方法,甚至可以說是未來型態的Office,是幫我們隨時隨地處理所有內容的便利工具。
喜歡數位工作方法的我,深深覺得Evernote的活用方式,可以提供大家很多數位工作上的啟發,而這或許可以用我的幾位朋友的例子來說明。
去年底,我開始詢問一些業界朋友如果在台灣做出一本Evernote專書的可行性?即使Evernote各種方法書在日本早已非常火熱,但大家都說不准,在台灣真的有很多人想要深入活用Evernote嗎?
這時候,剛好Evernote的亞太區總經理Troy Malone來到台灣,因為自從2010年底Evernote的繁體中文網站在台灣上線後,台灣Evernote用戶開始飆升,所以Troy很想知道台灣用戶對於Evernote的想法、用法。
於是Troy找上了我聊聊。
這時候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發生,在席間第一次互相介紹認識後,Troy立刻拿出他的iPhone,用Evernote拍下了我遞給他的名片,並且,很逗趣的要求我讓他拍下一張照片存入Evernote。
Troy說,他在亞洲各國到處飛來飛去,要認識許多人,所以他用Evernote來快速記住與管理人脈,記住每個人的長相、名片,以及他與這個人結識的時間、地點,隨時都能查詢,並且不需要輸入任何文字,記錄超級方便。
因為,Evernote可以直接搜尋名片照片上的中文、英文。
我的好朋友,也是數位時代研究主編的Vista,我們常常在聊關於數位工作方法的許多事情,而Evernote的活用就是我們最好的話題,因為我們都是Evernote的重度使用者。
我和Vista都是標準的-現在最熱門的-低頭族,但我們以此為樂,每次我們碰面,不管只是喝咖啡,還是正經討論工作,大家都低著頭在手機、平板上拼命的敲打,拼命的瀏覽,但嘴巴也沒有停止交流,腦袋一刻也沒有停止思考。
而我們都認為這樣就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記得有一次我要訪談Vista,我打開Evernote,一邊錄音、一邊打字記下重點,我還可以隨時呼叫其他Evernote筆記出來參考或提問。
Evernote就是最好的Office,最有效率的文書、採訪、資料檢索工具。
我的另外一位好麻吉,同時也在《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中提供了8幅精采插畫的Winson,之前和我說,因為常聽我唸Evernote,也不自覺真的成為Evernote的愛用者。
我記得有一次,我和他打算來一趟非常隨性的澳門之旅,從浮現這個念頭到坐上飛機出發,連一個禮拜的時間都不到!
於是在這麼短的準備時間裡,我只是很快的上網搜尋一些澳門的資料,然後先全部剪貼到Evernote中。接著,我把我們的機票、旅館等重要資訊也一起剪貼到Evernote裡,然後,我把這個記事本分享給Winson。
於是,我們就這樣真的帶著Evernote上路了。
而一直到現在,即使旅行已經結束,我還是繼續留著當年這個「澳門之旅」記事本,裡面還留著當年的剪貼、筆記,而這就是最棒的友情的回憶。
最近,我的一位親密的朋友,看到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Evernote來完成工作與生活上的任何事情(這當然有一些為了寫書而深入去額外研究的地方),結果,她似乎也開始好奇這個App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於是她自己在iPhone下載了這個App,我什麼都沒有教她,但是過沒幾天,她已經拿著收集好、分類好的豐富的旅行、美食筆記資料,說那就是未來要規劃的所有玩樂行程。
於是,我開始和她討論起分類、標籤等等進階活用的技巧,並且和她一起共享這些記事本,讓未來這些旅行規劃可以更具體、更靈活,並且更有一起執行的可能。
Evernote就是這樣,這個工具非常的簡單,任何人都能一上手就摸透80%的功能,但關鍵的是有沒有領悟活用它的那20%的專業方法。
我希望這本《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就是能分享那20%的奧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