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電腦玩物: Evernote 筆記分類與標籤心得教學:建立會翻開的抽屜

電腦玩物
esor huang(異塵行者):一切在我電腦上發生的事,都將在此留下紀錄
thumbnail Evernote 筆記分類與標籤心得教學:建立會翻開的抽屜
Apr 27th 2012, 11:28


Evernote tag-00

Evernote上儲存非常多筆記時,如何簡單又有效率的將筆記分類到不同「記事本」?又如何善用「標籤」的功能?今天來分享我自己使用上的一些心得與方法,但Evernote的優點就是彈性自由,所以也歡迎大家的回饋。

整理時最怕遇到的,就是分類得再漂亮、再詳細,但是如果以後「用不到」,這就只是浪費整理的時間而已。在數位工具中,你不需要依據內容屬性做出完整的分類,因為如果你是要找出相關內容,最快的方法是打出關鍵字「搜尋」一下,就可以找到了,根本不需一個一個分類去翻。

如果把「分類」比喻成「抽屜」,那麼我的分類原則就是「只建立我會翻開來看的抽屜」。分類不是要幫內容做上註解,分類的用意是:

讓我看到分類時,馬上知道要怎麼依據分類來行動。

 

 

建立會翻開的抽屜:

例如把資料分成Google、Facebook等等瑣碎的屬性,那我看到後也只是知道:「喔!這裡有Google的資料,但是然後呢?」這就是無用的抽屜

就算以後我有需要找Google的資料時,只要輸入一個關鍵字「Google」,難道還找不出這些內容嗎?何必要分類?

 

相對的,假如我把資料打散,重新區分成:「執行A專案」、「學習行銷」,那麼這時候我一看到這兩個抽屜,就知道「我必須去」打開第一個抽屜來完成A專案,「我必須去」打開第二個抽屜每天學習一些行銷知識。

我沒辦法快速透過搜尋內文來找出哪些是A專案需要的資料,哪些是我想學的行銷知識,所以我才需要分類。

而且更重要的,就是「有用的抽屜」會激起行動,會成為行動提醒!我依據這些抽屜來「決定我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分類才有價值。

 

如果你建立的「分類名稱」本身能夠成為像是待辦清單、工作排程那樣的作用,那麼這時候就能更好的進行Evernote的筆記分類。

 

 

依據分類來行動:

所以我在Evernote裡建立分類與標籤的準則,就是「建立會翻開的抽屜」,並且讓「分類可以成為我的工作排程」。

下面我就直接分享自己實際的分類經驗,我會解釋自己建立的類別有什麼作用?希望從實例中,可以帶給大家一些想法的激盪。

 

首先你應該知道Evernote有所謂的「堆疊」功能,可以把很多個記事本合成一個群組。

而我會建立五個群組:「01.行動」、「02.專案」、「03.練習」、「04.回憶」、「05.日記」,每個群組底下儲存相關的記事本分類。

為什麼我要加上數字?數字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才能「自動排列」出我想要的順序,別忘了,我的分類就是我的工作排程清單。

evernote tag-01

 

第一個群組是「01.行動」,它排在最前面,代表這是我每次進入Evernote時主要的工作區域。

當我臨時需要記下重要的便條(00.便利貼),當我需要進行目前工作的統合記錄(01.工作板),當我忽然有靈感想寫點草稿(02.寫字台),或是有任何筆記是我最近隨時都會用到的(03.辦公室),那麼我都會擺放在「01.行動」群組的記事本中。

這個群組的用意,就是記錄行動啟動行動的中心。

evernote tag-02

 

第二個群組是「02.專案」,這裡是作為前面「行動」的「後援」來使用,也就是每個任務或專案需要的資料庫,平常找到相關的資料時,就先依據專案儲存在這裡,未來可以隨時取用。

例如我正在執行「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這本書的專案,在「01.行動」群組的「01.工作板」裡,會有一則「中樞控管筆記」專門記錄這本書製作的流程、待辦清單、重要資料。

而在「02.專案」群組裡,則會有一個記事本,專門儲存我找到的各種可以參考的Evernote資料,這份資料庫就是我執行專案時的後援。

而有多少專案需要這種資料庫後援時,我就會在這裡建立新的記事本分類,慢慢收集儲存內容。

evernote tag-03

 

第三個群組是「03.練習」,這裡我專門存放關於生活、學習相關的「想要去執行」的筆記。

例如我平常收集各種美食介紹存入「b.藝文美食」,看到有趣的旅遊景點就存入「a.旅行踏青」,當我週末要出去玩時,直接從這兩個記事本裡挑幾個筆記出來「執行」即可。

而最近我想自己學習、閱讀的知識,我也都會存入這個練習知識庫,有一點像是稍後閱讀,同時也方便日後搜尋參考資料的用途。但如果有些分類儲存太久又缺乏行動力,我也會直接刪除。

因為,老實說,現在有什麼資料你不是直接用Google搜尋就能找到?並不一定要把大量「可能放太久會過時」的資料儲存在Evernote中。

evernote tag-04

 

第四個「04.回憶」群組與第五個「05.日記」群組可以放在一起討論。

「04.回憶」是專門儲存前面幾個群組行動過後,完成行動了,但覺得值得保留備查的資料,這時候,那些筆記就會從前面的記事本移動到「04.回憶」。

但有些筆記完成後就沒有儲存的價值了,這時候我也不會留著,就直接把整份完成的記事本或筆記刪除。例如前面幫某個專案收集的資料庫,專案完成後有可能就用不到了(而且放太久或過期),這時候我就直接刪除。

記住,筆記是可以隨時移動的,如果你的分類就是工作排程、待辦清單,那你的筆記應該會依據完成與否,改變資料夾的位置。

 

「05.日記」則是加上註解的回憶。這是什麼意思呢?

例如我在「03.練習」裡挑出來執行的美食探訪,我會把該則剪貼筆記丟入「05.日記」中,然後加上自己實地探訪後拍下的照片,並且補上我自己的心得,變成一份我自己的日記。

日記的意義就是加上自己詮釋後的回憶,透過Evernote來儲存這些以後看起來會津津有味的記憶是很方便有意思的。

Evernote tag-05

 

 

用標籤進行時間管理:

最後,「標籤」的方法可能是大家最容易覺得混亂的,但其實標籤是可以非常簡單的!

要記住,千萬不要把標籤變成屬性分類,這是我早期犯的錯誤,以為筆記加上很多屬性會很容易查找,但在Everntoe筆記裡不需要這樣,原因是當你要找筆記時直接搜尋就好,根本不需要依靠標籤。

 

那麼標籤可以拿來幹嘛?

我把標籤拿來當做「時間管理」工具

  • 「01.today」:需要這兩天完成、查看的筆記,就加上這個標籤。
  • 「02.tomorrow」:過幾天會需要用到的筆記,就加上這個標籤。
  • 「03.working」:處在一個長期工作中的狀態,就加上這標籤。
  • 「04.review」:完成後需要過幾天回顧檢查一下的,就加上這標籤。
  • 「05.plan」:還在計畫中,但是等待要去確定是否開始執行的就加上這個標籤。

這樣一來,我的標籤就非常簡單清楚,從標籤裡我可以看到自己行動「緩急」的依據了。

Evernote tag-06

 

 

  • 小結:

以上,我分享了自己進行Evernoe分類與標籤的思考原則,也實際展示了自己目前的分類與標籤內容,希望可以提供大家一些參考。

當然,如果你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都歡迎你留言一起來討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